近年来,中医走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中医的废存问题争论不止,甚至在2006年有人发起了取消中医的签名运动。在中医废存的问题上,党和国家态度明确,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王玉玲博士于2008年4月出版了《生物电医学与中医》(学苑出版社,2008年3月版,36.00元),提出
严佳敏:请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生物电?
王玉玲:生物电其实非常简单,生物电就是一种电,它是通过生物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的。简单地说,生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电就叫生物电。举个例子来说,我在与你说话的过程中,我的嘴在动,嘴里面的肌肉就在活动,肌肉活动本身就有许多离子的运动,离子的运动就产生电位的变化,这个电位变化就是生物电。
对生物电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家最早研究生物电是怎么研究呢?电鳗不是能电死人吗?人的身上会有静电吧?这些已经属于生物体的整体生物电了。在西医学里有一个学科是电生理,电生理主要研究细胞生物电的发生机理,也就是钾、钠、钙等离子在细胞膜内外走来走去形成细胞的电位变化。后来,像美国科学家开始研究心电图,实际上也是生物电的一种检测。但是“心电图”的检测方法并不是直接检测心脏上的生物电,而是通过人体表面检测出来的,用这种方法测完以后能比较规律地反映心脏生物电的一种状态,所以叫心电图。为什么有时候通过心电图诊断不了或者诊断不准确呢?就是因为心电图测的并不是心脏的生物电,如果要测心脏生物电就得直接在心脏上测。
严佳敏:心脏生物电和脑电波是不是一样的?
王玉玲: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在电的性质上,生物产生的电和发电机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大脑产生的生物电和肌肉产生的生物电(心脏也是一种肌肉)也是一样的,性质完全一样,就是一种正负电荷的运动过程。
严佳敏:那么,人体哪些地方能产生生物电?
王玉玲:人体的每个器官和每个细胞都有生物电,而细胞是由很多分子和离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和离子都带有不同数量的正负电荷,因此人体的每一个部位、细胞和分子都有生物电。我们人体中生物电活跃的组织,也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主要组织器官。人体有四大组织器官生物电活性很强,第一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与许多疑难杂症有关,例如精神病、失眠、瘫痪、疼痛等。第二类就是肌肉组织,包括心肌、骨骼肌、平滑肌,心脏的生物电与心脏病、心血管病有关系,骨骼肌生物电与瘫痪相关疾病有关系,平滑肌生物电主要就在血管上和胃肠之类的内脏器官上。像血压高的人可能就是血管上的平滑肌上的生物电频率有问题,频率一高的话,血管收缩增强就会出现高血压。第三类就是腺体,最大的腺体包括肝脏、肾脏和胰脏。第四类是参与免疫功能的细胞,例如巨嗜细胞等,巨嗜细胞与人体免疫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严佳敏:您是怎么想到用生物电去诠释中医的?
王玉玲:主要是针灸技术的疗效与发展。大家都知道,如今临床上为了提高疗效,把针灸与电刺激结合起来。为了搞清楚针灸与电的关系,我查阅了大量书籍,发现中医历史上,过去使用的针是骨头的、木头的或者石头的,当换成金属针之后,疗效一下就飞跃了,这是一种启示。现代医学当中,针灸还是能被人接受,但是它已经被电疗机和理疗机超越了。我想知道针灸的机理,到底是什么在发生作用。针灸是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之上的,经络是什么?我是学西医的,我理解电生理的特性,于是便开始研究分析。
可以说,我是跳出中医和西医的研究框框来研究医学的,我一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时就是从宏观的角度。现在多数医学研究,无论是分子生物学、器官医学等,都是微观水平的,要是能站在中医西医之上整体来看医学,就是宏观医学。我就是将中医西医反复比较,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等各个层面考虑,研究中医西医到底是怎样的对应关系。打个比方,如果中医是一口井,西医是一口井,这两口井里的水都是维持我们生命的必需物质。3000多年来,喝中医井水的人把水叫津液;300多年来,喝西医井水的人将水称之为水。中医用老祖宗的语言研究津液,一直研究津液的疗效,却没有研究津液是什么成分、何种结构。西医用现代知识研究井水的成分、井水的来源。当你跳出井来,你会看到周围还有许多的井,它们都有水,这些水都能维持生命。这些井水其实都一样。
中医总说天人合一,怎么合一?人的生物电和环境磁场的关系就是天人合一。大家知道,环境磁场的主要来源是太阳磁暴的结果。中医治疗讲究三因治宜: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就是同一种病,不同的人治疗方法不同,哪怕是双胞胎。我认为,西医所讲的个体差异就是生物电的差异。一对孪生姐妹,她们的基因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她们的性格、智力不一样,这就是因为生物电的不同。智慧是什么呢?就是大脑生物电产生的流动,尽管都是一个载体,但流动的方向速度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西医对大脑的细胞结构、分子结构很清楚,但没有办法解决神经病。从脑电图找问题是对的,但是没有理论基础就总是找不到地儿,生物电医学出现之后,就是提出了一个方向,往哪儿去找,应该怎么找。
严佳敏:您对中医的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王玉玲:我是从1994年开始研究中医的,那时候是业余的。我当时在英国学习分子生物学,那是最时髦的。可是通过学习和研究,我发现分子生物学很费钱,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尽管我可以得到学术地位,但是对人类健康来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是我便开始研究中医。直到2005年的秋天,我才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医研究。我想我要做一件自己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在中医上要做创新性研究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严佳敏:中医西医有何本质区别?您是如何看待中医现今的学术地位的?
王玉玲:其实中医和西医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中西医是不应该分开的。我在书里比较系统详细地阐述了统一医学理论。
首先,我们的人体是同一个系统,生命也只有一个,医学是为生命服务的。中医和和西医并不是两个体系,而只是不同时期所产生的两个医学学派而已。而且,这两个学派所研究的许多内容也是重叠的。但是,由于研究的历史时期不同,当时所拥有的知识与技术手段不同,产生的学术术语也就不同。有些中医界的人总想把中医拉出来,努力强调中医与西医各自的特点;而一些西医界人士总想把中医推出去,因为中医说不清道不白。其实,中西医是分不开的,就是一个东西。
通过研究,我发现,中医强调功能与结构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中医主要研究整体结构与整体功能的相互关系。同时,中医在器官水平上、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也有一些临床研究,但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低下,中医的研究一直是以整体水平研究为主,没有进入实验临床阶段。西医强调结构功能,也就是说西医一直是以研究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结构为主的实验医学,从器官、细胞、分子的结构开始研究,因此西医对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非常深入化、体系化。
中医体系要比西医体系完整(见表1、中西医临床统一分析),也就是说,中医体系更完善、最完整,中医是最完善的医学体系。中医将医学分为功能医学和结构医学:功能医学包括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水平四个水平;结构医学包括分子、细胞和器官三个水平。而中医在近300年来研究这七个水平的过程中,故步自封,只是用一些原画、原图去研究,没有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去研究,没有系统地去研究它的物质基础,使得西医包括像分子医学――药物;细胞医学――克隆、试管婴儿技术,器官医学――外科,这些医学技术比中国发展得快,从而导致了西医主导世界医学界的局面。
我们现在不该提中医、西医的概念,而要提的是一个统一医学。中医过去没有提出明确的物质基础,但是中医是作用在人体上的,人体是物质的,怎么能说中医没有物质基础呢?中医的理论是阴阳五行,其实阴阳五行就是物质分类和物质性质,阴是物质、是结构,阳是功能;气血精液的“血、精、液”都是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物质。
表1、中西医临床统一分析(内容详见当期杂志)
所以中医要比西医更完善和全面,西医只是中医发展的一部分。像针灸,就是器官医学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外科技术,又是生物电技术。历史上,扁鹊也做麻醉、做手术。为什么后来中医没有发展起来呢?就是因为大家太想传承了,而没想发展,使得中医没能物质化,没能用现代的科学手段去研究它。中医3000多年来的发展之路就是传承,徒弟要尊重师傅,维护师傅,认为创新就是违背了师傅;而西方人不一样,西方总是批评型的。
我的研究表明,现在中医的学术研究走错路了,它要求做中医按西医的思维方式去做。这样做技术上是可以的,但是理论上是不可以的,现在做科学把技术当成理论了。可以说,一方面3000多年来,中医理论没有创新过,研究中医的人也没有从中医理论的物质化考虑过,因此,中医的地位就被从属化、边缘化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悲哀,不仅是中国人的悲哀,也是全世界的悲哀。
严佳敏: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写这本书的想法?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王玉玲:2006年。当时有人说中医必须离开医疗服务体系并提出要取消中医,把我激怒了。一开始我并不想写这本书,因为我将会面临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我的技术会被曝光,我是挣不到钱的。但一些科学家明确提出中医是伪科学,应该退出医学服务体系,我听了挺生气的,感觉这是对科学的不慎重。其实科学是没有“伪”的,科学本身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没有真伪之分,只是科学结果可能会有真伪之分。首先科学的真伪要从科学的定义来分析,“科学”二字本身是技术方法和研究过程的定义,即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如此说来“方法和过程”是没有真伪的,所以就没有“伪”科学之说。但是,现代人们把“科学”名词化了,更把“科学”二字“演化”为“结果”,“演化”为正确、真实的结果,因此,不正确的、不真实的结果当然就是“伪科学”。严格来讲,只有科学结果可能会有真伪之分,不存在伪科学,只有伪科学结果。
我当时下定决心,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把这本书写出来,让世界的人来看看。也许这本书写完之后会受到批评,但至少为中医和西医打开一条路,大家来探索,为对中西医统一感兴趣的人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在写书过程中的确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首先是资金上的困难,写书既需要时间,又需要研究经费。其次是出版问题。学苑出版社的孟白社长坚信这本书的价值,全力帮助我出这本书,这让我第一次感到支持的力量。
实际上,最大的困难是自己知识结构的问题,毕竟自己是西医学博士,要写中医的东西挺困难的,要把中西医统一在一个平台上论述,那么,仅有医学知识也是不够的。我要研究唯物论,还要学习“易经”、“八卦”、“风水学”、“相学”等,以便从根本上理解我们的祖先为何如此研究中医。生物电是电,属于物理学范畴,物理学更不是我的专业。所以我就经常去找物理学的人给我看,总怕出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因为这种研究是交叉学科,所以我找了很多人帮助我,找人帮助的过程也挺困难的。走到今天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严佳敏:您的生物电医学是否可以完全将中医的原理解释清楚?生物电医学与中医是什么关系?
王玉玲:我认为是这样的,我的书基本上将中医的原理解释清楚了。简单地说,中医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生物电相互关系的医学;同时,我的书也诠释了西医的全部内容。生物电医学本身是中医、西医两个学派的共同补充。首先,生物电是中医理论的主要物质基础,同时,生物电又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中医的结构医学已经被发展的西医取代了,因此,生物电医学是中医的一部分(见图1),在生物电理论指导下的许多中医问题需要重新验证,因此还有很多的研究工作要做。就我们目前的认知,可以把医学统一在分子、细胞、器官和生物电这四个层面上,在这四个医学层面上中医研究比较完善,在整体方面比较深入、系统,但是在分子、细胞、器官方面做的少。所以一直无法把中医物质化,有些人愿意保留中医的神秘感,不愿意把中医说清楚,这实际上是个很悲哀的事情,不过将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应该是统一了。
(图1详见当期杂志)
严佳敏:生物电医学的出现是为了证明中医也具有科学性,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医能够存在几千年是因为它的临床有效性,而不是“科学性”,中医与科学本是两个并存的认知体系,没有必要用其中一个去证明另一个。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玉玲: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科学是方法学,很多人总是把中医、科学、科学结果混淆。临床有效性就是“科学性”,我们现在研究某种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科学研究的结果就具有科学性。因此,中医的发展本身就是中医人几千年科学研究的足迹。中医与科学不是两个并存的认知体系,中医是科学的一个分支,生物电医学只是为中医这门科学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物质基础,有了物质基础,研究就会突飞猛进。比如现代医学中的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目前没有明确的物质基础,但是没有人否定医学心理学是科学。
严佳敏:书中认为,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都是有物质基础的,这个物质基础主要是人体生物电。有人质疑仅仅从“物质”这个角度去阐释中医理论,是不是太片面了?就像中医理论中的“七情”,又如何去找其“物质”基础呢?
王玉玲:我认为,我们生活在21世纪,只能用21世纪可利用的技术知识和手段来研究中医。中医的物质基础包括人体的物质结构和生物电,过去没人系统提出生物电在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中的地位,因此,中医就成了说不明道不白的东西,有了生物电,中医理论就完整了。过去中医也讲物质基础,人吃中药,中药就是物质。中医的按摩推拿都属于生物电,推拿是使人整体生物电和分子器官生物电发生变化。中药不仅考虑到生物电,还考虑到物质,所以好多药都是要熬,汤药里面有许多矿物质,补充身体的正负电荷。有一点一定要记住,生物电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物质结构。
“七情”的“情”字我在书里讲过,这首先是我们人体的心理作用,我们智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可能也是生物电。你大脑里的生物电就是产生各种情绪的物质本质,所以你有了“七情”。因此,健康的情绪可以治病,大脑产生一个非常健康的生物电信号,这种生物电通遍全身之后可以抑制异常的生物电,就可以治病啊。所以“七情”的物质基础可能都属于生物电范畴,其他物质根本是解释不了的。
严佳敏:还有些人认为你所提出的生物电也是人体发出的一种生理现象,生物电的强弱也是人体的一种症状。您认为生物电与人体的症状是一种什么关系?
王玉玲:这是一个前沿的科学问题,我认为生物电是人体症状的物质基础。我讲一下什么是生物电进生物电出你就明白了。打个比方,假如有一瓶毒药,人喝下去之后,毒药首先会跟体内某种物质发生电荷的结合,如果结合得紧,毒性就大,人的生命就无法挽回;如果电荷的结合比较松,很快排出体外,人的生命就没事,毒药分子的电荷与人体某种物质电荷的结合过程就是生物电进。什么叫生物电出呢?这药喝进去之后,与胃上的某种物质发生结合,首先影响了分子水平的生物电,如果分子水平生物电发生巨大变化,使胃的平滑肌细胞的生物电发生变化,产生强烈收缩,人会感到胃疼;如果结合比较弱也可能不疼,这个结合只影响分子生物电,没有产生分子、细胞、器官的变化,就不会产生症状。症状本身是生物电变化强弱的阈值范围,超过这个阈值人体就有反映了,就会出现症状了。所以生物电的变化是症状的基础。
严佳敏:生物电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何?
王玉玲: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生物电共振治疗仪,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PCT。这个技术首先将穴位治疗发展为经络(生物电)治疗,生物电共振治疗仪本质上是发展了的经络治疗技术,也是发展了的针灸技术。目前设备在进行临床疗效验证,主要进行下腰痛的治疗,效果不错。生物电共振治疗仪是在中医生物电理论及经络生物电理论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新产品。我相信中医技术的发展一定能够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找到技术出路,我从事中医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发展中医技术,为中国农村医疗服务做出贡献。
严佳敏:王博士,请您展望一下生物电医学的未来?
王玉玲:作为生物电医学的内容,临床检测内容已经很丰富了,比如心电图的检测等,但是在治疗方面,由于理论没有建立,所以针灸、电疗、推拿按摩等技术的发展迟缓,疗效无法提高。今天,我们系统提出生物电医学的理论,在生物电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家可进行全面研究,发展生物电治疗技术,直面疑难杂症。
未来的生物电医学研究将在三个领域展开,一是生物电基础研究,有人预言,生物电医学的基础研究可能孕育着诺贝尔奖水平的研究机会;二是生物电产品研发;三是生物电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生物电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会帮助科学家很快解决疑难杂症问题,为人类健康服务。
同时,生物电医学的意义在于对中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对中西医统一的推动。我坚信,中医源自中国,中医的发展也要靠中国人的努力。我更坚信,生物电医学将推动中医的发展,促进中西医医学的统一。借此机会,我想表达一个愿望,欢迎各界科学家参与生物电医学的研究和交流。